机械手的发展与演变:从机械执行到智能仿生的跨越
机械手作为机器人的“操作核心”,其发展围绕“环境适配性、操作灵巧度、人机交互性”持续突破,历经三大阶段实现从工业工具到智能肢体的蜕变。
一、机械编程阶段(20世纪40-70年代)
核心是“预编程的刚性执行”,仅能完成固定动作。硬件以刚性连杆和伺服电机为主,自由度通常仅3-6个,缺乏外部传感器,完全依赖预设轨迹运行 。1958年美国Unimate机械手问世,通过液压驱动实现抓取与搬运,精度达1/10000英寸,成为首个工业应用机型。代表产品如PUMA560机械臂,广泛用于汽车流水线焊接、零部件搬运等结构化场景,但工件位置偏移即会失效,无环境适应能力。

二、闭环控制阶段(20世纪80年代-21世纪初)
引入“感知-反馈”机制,实现动态调整。硬件新增力控传感器与视觉模块(如“眼在手上”相机),通过力-位混合控制适配环境变化 。结构趋向轻量化,加入碰撞检测功能,保障人机协作安全。ABB YuMi双臂协作机器人为典型代表,可完成电子元件装配、小型零件分拣,能适应工件位置的微小偏差,突破了传统刚性操作的局限。

三、具身智能阶段(21世纪10年代至今)
聚焦“高适应性与类人化”,技术呈多维度突破。结构上,软体机械手以硅胶等弹性材料驱动,可抓取鸡蛋等易碎品;连续体机械手能弯曲穿梭于狭窄空间。性能上,中科大研发19自由度仿生手,接近人手25-27自由度的灵活度;源升智能21自由度灵巧手可玩游戏、拧瓶盖,集成电子皮肤实现触觉感知。材料革新推动轻量化,碳纤维、PEEK 等替代传统钢材,英国无线仿生手更实现35公斤承重与防水功能 。

本文整合自
1. CSDN博客《灵巧手(具身智能入门十一)》(2025)
2. 抖音视频《中科技大仿生手已接近人手灵活度》(2025)
3. 抖音视频《高度仿生的巧手》(2025)
4. 中国工业新闻网《从“骨架”到“肌肤” 人形机器人“成材”之路》(2025)
5. 原创力文档《机械手的发展历程文献综述》(2025)
6. 抖音视频《英国推出全球首款无线仿生机械手》(2025)
本文科普内容与图片均由豆包AI(2025年10月31日生成)提供支持